文李向伟 图肖文津《 讽刺与幽默 》( 2024年02月23日 第 13 版)
人们通常认为,海上丝绸之路分为东线和南线,东线通往朝鲜和日本,南线通往南洋至印度和中东、东非。其实,16世纪中叶开通的中国至美洲的跨太平洋海上经贸通道,同样是海上丝路的重要航线。
1565年6月,西班牙木制大帆船“圣巴勃罗”号从吕宋(今菲律宾)的马尼拉港出发,经过数月的航行,成功抵达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开辟了连接亚洲和美洲的太平洋航线,成为亚洲和美洲商贸交流的划时代事件。人们把来往两大洲、横跨太平洋的商船称为“马尼拉大帆船”。
实际上,“马尼拉大帆船”上运载的全是来自中国的丝绸、棉布和瓷器等畅销全球的商品,马尼拉只是海上丝绸之路南线上的一个中国商品集散地和中转港。从此,一船又一船的中国瓷器、生丝和丝绸等商品运往美洲,而一船又一船的美洲白银等物品则被运往中国。专家形象地把这种远洋贸易活动称之为“丝银对流”。
中国商品从墨西哥不断向美洲其他地区扩散,改善了当地居民生活,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以中国生丝为原料的丝绸加工业蓬勃发展。1637年,墨西哥一家以中国生丝为原料的丝织厂的工人就达到了1.4万名。满载中国货物的海船到达美洲海岸时,会在当地举办盛大的集市,商贾民众争相求购,热闹非凡。
“马尼拉大帆船”的货源地是中国福建漳州的月港。这里“海舶鳞集、商贾咸聚”,有悠久的海上贸易传统。特别是福建巡抚涂泽民在1567年“除贩夷之律”“准贩东西二洋”货物,这里就成为合法的海上贸易始发港。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曾说:“闽人通番,皆自漳州月港出洋。”它与东南亚、印度、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直接贸易往来,并以菲律宾的马尼拉为中转地,和欧美通商。
也正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的太平洋航线,一些美洲特产如番薯、玉米、马铃薯、花生等,经由菲律宾传入中国。番薯耐贫瘠而高产,我国南方地区有“一造(一季)番薯半年粮”的说法。
“马尼拉大帆船”多由在菲律宾的华工利用中国造船技术制造,再加上船上搭载的都是来自中国的货物,人们又把这些远洋贸易货船称为“中国帆船”或“中国之船”。
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历史博物馆里,陈列有“中国帆船”的模型和来自中国的丝绸、瓷器等物品。可以想象,当年这里的居民翘首以待“中国帆船”,从万里之外劈波斩浪而来的情景。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