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黄帝内经
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作者:黄帝  |  字数:598  |  更新时间:2023-11-24 22:46:09

  黄帝问曰:太阴阳明为表里,脾胃脉也,生病而异者何也?

  歧伯对曰:阴阳异位,更虚更实,更逆更从,或从内,或从外,所从不同,故病异名也。

  帝曰:愿闻其异状也。

  歧伯曰: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实,阴道虚。阴道实,阳道虚。

  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阳受之,则入六府。阴受之,则入五藏。入六府,则身热,不时卧,上为喘呼。入五藏则?满闭塞,下为飱泄,久为肠澼。故喉主天气,咽主地气。故阳受风气,阴受湿气。故阴气从足上行至头而下,行循臂至指端。阳气从手上行至头,而下行至足。故曰:阳病者,上行极而下。阴病者,下行极而上。故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帝曰:脾病而四支不用,何也?

  歧伯曰:四支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行其津液,四支不得禀水谷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帝曰:脾不主时,何也?

  歧伯曰: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脾藏者,常著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头足,不得主时也。

  帝曰: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何也?

  歧伯曰:足太阴者三阴也,其脉贯胃属脾络嗌,故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阳明者,表也,五藏六府之海也,亦为之行气于三阳。

  藏府各因其经而受气于阳明,故为胃行其津液。四支不得禀水谷气,日以益衰,阴道不利,筋骨肌肉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目录

素问共84章·本卷共109970
灵枢经共81章·本卷共79347

设置

阅读背景
字体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