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的“瘦金体”才是顶级的“高冷风”?现代设计师都来偷师!

   2025-10-25 读到书院章伟2
核心提示:路过街角的文创店时,总被玻璃柜里那本笔记本勾住目光 —— 封面没有繁杂图案,只印着一行 “月满西楼”,笔画细劲如竹,转折处

路过街角的文创店时,总被玻璃柜里那本笔记本勾住目光 —— 封面没有繁杂图案,只印着一行 “月满西楼”,笔画细劲如竹,转折处带着利落的尖锋,明明是墨色的字,却透着股清冷的光。问店员这是什么字体,对方笑着说:“是瘦金体啊,宋徽宗的字,现在好多设计师都爱用。”

伸手摸了摸封面的字,指尖能触到笔画凸起的痕迹,忽然想起博物馆里见过的《秾芳诗帖》复制品。那卷纸上的字,和笔记本上的如出一辙,没有颜体的浑厚、柳体的刚劲,也没有欧体的紧凑,偏偏用最细的笔锋,写出了最挺括的骨相,像雪后初晴的梅枝,疏朗又有劲儿,让人看一眼就忘不掉。

后来查资料才知道,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独创的字体。他练字时,没跟着当时流行的书法路子走,反而盯着褚遂良、薛曜的字帖琢磨,把楷书的规整拆解开,又掺了点行书的灵动,最后写出了这种独一份的风格。别人写 “一” 字,讲究藏锋收笔,他偏不,起笔轻顿如刀尖点纸,中间笔锋匀速划过,收笔时微微上扬,带出一个细尖,像冰棱坠在屋檐下,冷得透亮。

看《闰中秋月诗帖》时,这种 “冷” 更明显。帖子里的 “秋” 字,左边的 “禾” 旁,每一笔都细得像蚕丝,却不软塌,竖钩挺得笔直,像被风吹硬的芦苇;右边的 “火” 字,撇捺张开,却没有半点烟火气,反而像两片沾了霜的柳叶。整行字排下来,间距疏朗,留白比笔画还多,明明是写在纸上的墨,却让人想起秋夜的月亮,清冷冷地挂在天上,没有多余的云,干净得很。

还有《怪石诗帖》,上面的字跟着石头的姿态走,有的笔画斜着伸出去,有的缩成一团,却始终保持着那股劲挺。“石” 字的横画故意写得倾斜,像石头的棱角,竖钩却直得像尺子量过,反差里透着股倔强。据说宋徽宗写这帖时,身边摆着块太湖石,石头瘦皱漏透,他看着石头下笔,字里就带了石头的骨相,冷硬又有灵气。

以前总觉得书法要 “藏拙”,笔画要浑厚才显功底,直到见了瘦金体才明白,清瘦也能有力量。宋徽宗写瘦金体,用的是狼毫笔,笔锋硬,蘸墨时只蘸三分,这样写出来的笔画才细而不枯。他写字时手腕悬着,胳膊不动,全靠手指调锋,所以每个转折处都利落,没有半点拖泥带水。有人试着临写,要么把笔画写得软塌,要么太用力把纸戳破,才知道这份 “冷” 背后,藏着多少功夫。

没想到的是,近千年后,这种冷冽的字体,竟成了现代设计师的 “香饽饽”。去年中秋,某老字号月饼推出 “瘦金月” 系列,包装盒上没印常见的玉兔、桂花,只用工整的瘦金体写着 “中秋” 二字,旁边配了行小字 “月有阴晴圆缺”。消费者拆开快递时,都忍不住拍张照发朋友圈,说 “光是盒子就舍不得扔”。这款月饼最后卖断了货,设计师后来采访时说,选瘦金体是因为它的清冷感能中和月饼的甜腻,让整个产品多了份雅致。

不止食品包装,美妆界也爱用瘦金体。有个中式美妆品牌,LOGO 是用瘦金体写的 “妆” 字,笔画细劲,竖钩像支细长的眉笔,正好呼应品牌主打。产品瓶身上,也用瘦金体印着成分名,比如 “松烟墨眉粉”“胭脂红唇膏”,墨色的字配着白瓷瓶,看着就高级。很多消费者说,买这个牌子的产品,一半是为了瓶子上的字。

文创领域就更不用说了。笔记本、书签、胶带,到处都能看到瘦金体的影子。有款书签,把《秾芳诗帖》里的字拆下来,单个 “秾”“芳”“诗” 字印在金属片上,边缘打磨得光滑,挂在书里,翻书时能看到字在纸上映的影子,像小窗户一样。还有胶带,印着瘦金体的短句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贴在笔记本上,比花哨的图案更显格调。

服装设计师也没放过瘦金体。汉服商家会在衣摆、袖口绣上瘦金体的短句,比如 “长安一片月”,用银线绣,在阳光下看,细劲的笔画像撒了层碎霜。还有潮牌,把瘦金体和现代图案结合,比如在 T 恤上印个瘦金体的 “风” 字,旁边配个简约的线条月亮,年轻人穿在身上,既有国风感,又不显得老气。

室内设计里也能见到瘦金体的痕迹。中式茶室的墙面,不挂浓墨重彩的画,反而用阴刻的方式把瘦金体的 “茶烟轻扬落花风” 刻在木板上,再刷层清漆,灯光照上去,笔画的影子落在地上,像流水一样。还有民宿的门牌,用木头做成立体的瘦金体字,比如 “听松”“望月”,客人找房间时,看着这些字就觉得心情平静。

连数字设计都开始 “偷师” 瘦金体。有个阅读 APP,把首页标题字体换成了瘦金体,“书架”“我的” 这些按钮,笔画细劲,比普通的 sans-serif 字体更有韵味。还有手机壁纸,有人把瘦金体的 “明月几时有” 和简约的月亮图案结合,黑底白字,看着清爽,不少人说 “用这个壁纸,手机都显得有文化了”。

为什么现代设计师这么偏爱瘦金体?仔细想想,其实是它刚好踩中了现在的审美趋势。现在人喜欢 “极简”,讨厌繁杂,瘦金体笔画简洁,没有半分冗余,一笔是一笔,正好符合这种需求。而且它的 “冷” 不是冷漠,是克制的美,不张扬,不刻意,像一杯凉白开,解渴又舒服。

还有 “国风” 热潮,年轻人越来越喜欢传统元素,但又不想显得老气。瘦金体是传统书法,却不像楷书、行书那么常见,自带辨识度。把它用在设计里,既能体现国风,又能跳出 “老派” 的标签,显得新鲜又高级。就像有设计师说的:“用瘦金体,不用做太多修饰,字本身就是最好的设计。”

小红书上有个叫 “小砚” 的博主,每天分享一页瘦金体练字笔记。她写的 “人生若只如初见”“愿得一心人”,笔画带着刚劲的小尖,却又透着温柔,评论区里总有粉丝说 “跟着练了半个月,写字终于不软塌塌了”“把字设成手机壁纸,每天看都心情好”。她的账号才做了半年,就有了十几万粉丝,很多人都是因为瘦金体关注她,最后成了练字搭子。

B 站上也有不少瘦金体相关的视频,有人用瘦金体写歌词,比如周杰伦的《青花瓷》,“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墨色的字配着古风音乐,弹幕里满是 “这字也太仙了”“求字体链接”。还有人做瘦金体的动画,让笔画一笔一笔 “长” 出来,像春天的芽儿,又像冰棱凝结,播放量轻松过万。

这些都说明,瘦金体不只是设计师的工具,更是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有人把瘦金体的句子刻在钢笔上,有人用瘦金体写贺卡,还有人在纹身时选了瘦金体的短句,说 “想把这份清冷感带在身上”。原来近千年过去,这种字体依然能打动人心,因为它的美,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能融入日常的。

想起去博物馆时,站在《秾芳诗帖》的真迹前,隔着玻璃看那些细劲的笔画,仿佛能看到宋徽宗握着笔,手腕悬着,一笔一笔认真书写的样子。他或许没想到,自己当年醉心的字体,会在千年后成为流行,被印在包装上、绣在衣服上、写在手机壁纸上,被那么多人喜欢。

其实好的设计,好的美,从来不怕时间。瘦金体的 “冷”,不是过时的孤傲,是穿越时光依然新鲜的审美;它的 “高”,不是遥不可及的距离,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精致与克制。当我们在包装上、LOGO 上、笔记本上看到那熟悉的细劲笔画时,其实是在和千年前的审美对话 —— 原来真正的美,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新舞台。

下次再看到瘦金体时,不妨停下来多看看。那些细劲的笔画里,藏着宋徽宗的匠心,也藏着现代设计的巧思。它让我们知道,传统不是旧的,而是能活在当下的;美也不是单一的,清瘦的、冷冽的,一样能成为经典,一样能打动人心。这大概就是瘦金体最迷人的地方,也是它能从千年前火到现在的原因。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艺术
  • zhangwei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艺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905935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