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12年,鲁国都城曲阜的城门楼子上,挂着张通缉令。画像上的人二十多岁,眼神透着股狠劲,下巴上留着短须,下面写着“卫人吴起,杀邻三十余,亡命鲁国,见者速报”。 这时候的吴起,正躲在曲阜城外的破庙里,啃着干硬的麦饼。饼渣掉在地上,他都要捡起来塞进嘴里,不是抠门, ...
读史
魏文侯用贤:战国第一霸主的“人才经”
公元前403年,周天子的诏书送到魏国时,魏文侯魏斯正在院子里跟一个老夫子学弹琴。诏书里写得明白:封魏斯为诸侯,魏国正式从晋国分出来,成了周天子认证的“正经国家”。 魏文侯放下琴,拿着诏书看了三遍,没笑,反而皱起眉头。旁边的家臣都劝:“主公,这是天大的好事啊!咱们 ...
近代传染病防治:接种疫苗、隔离病人应对鼠疫、天花
1900年的北京,入秋就冷得早,胡同里的槐树叶子落了一地,扫街的老张头裹紧了棉袄,却没像往常一样吆喝,只蹲在墙角,盯着地上的白灰圈叹气。那圈里是隔壁李家的小儿子,前几天还追着他要糖吃,这会已经烧得迷迷糊糊,脸上起满了红疹子——是天花,老北京人最怕的“痘症”。 那时候 ...
近代职业教育发展:办技工学校帮年轻人学“一技之长”
1905 年的上海,初夏的太阳已经有点晒人。十六铺码头的栈桥上,陈阿福扛着半人高的粮包,一步一挪地往船上送。肩膀上的粗布垫早就被汗水浸透,磨得皮肤又红又肿,稍微一动就疼得钻心。他才十七岁,从江苏乡下逃荒来上海,没读过书,除了卖力气啥也不会 —— 码头的活干一天算一天,遇 ...
豫让:活成一把剑的男人
公元前453年,晋阳城外的水还没退。 赵襄子站在城楼上,看着远处智伯的军营一片狼藉,手里把玩着一个新做的酒器——那是用智伯的头骨磨的。旁边的韩康子、魏桓子陪着笑,眼神里却藏着怯。赵襄子没管他们的心思,只举着酒器对天敬酒:“智瑶啊智瑶,你不是要灭了我赵家吗?现在倒好,成 ...
三家分晋:春秋的句号,战国的开场哨
公元前475年,孔子刚去世没几年,鲁国人还在为这位“圣人”哭丧,晋国的大街上却没人谈礼仪——老百姓抬头看的,是挂在城墙上的“通缉令”,上面画着范氏、中行氏两家头头的画像;低头聊的,是“智家又占了谁家的地”“赵家的新当家够不够狠”。 这时候的晋国,早不是晋文公重耳当年“退避三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