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贾宝玉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男主角,荣国府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次子。因衔玉而诞,系贾府玉字辈嫡孙,故名贾宝玉。他是贾府的希望所在,但思想性格却促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贾宝玉自幼深受贾母疼爱,游于温柔富贵乡,专爱作养脂粉,亲近家里姐妹和丫鬟。他与林黛玉青梅竹马,互为知己,发展成一段世间少有的纯洁感情。他重情不重礼,批判程朱理学,讽刺八股功名,与封建秩序格格不入。

身世背景

贾宝玉是荣国府贾政的次子,出生时口中衔着一块"通灵宝玉",因此得名"宝玉"。他是贾母最疼爱的孙子,在贾府中拥有特殊地位。这块玉被视为他的命根子,也是《红楼梦》中的重要象征物。

贾宝玉自幼在姐妹群中长大,喜欢亲近女孩,认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他厌恶功名利禄,不喜读圣贤书,却对诗词曲赋颇有天赋。他追求真挚的感情,与林黛玉志趣相投,互为知己。

性格特点

叛逆不羁
厌恶封建礼教,反对功名利禄,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他拒绝走"学而优则仕"的传统道路,不愿读圣贤书,不喜与士大夫交往。
重情重义
珍视感情,对黛玉痴情不渝,对姐妹丫鬟关怀备至。他的感情世界丰富而敏感,能够体会他人的痛苦,具有强烈的同情心。
怜香惜玉
尊重女性,认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同情女子命运。他对待丫鬟平等尊重,反对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
天真烂漫
保持童心,不谙世事,常有出人意表的言行举止。他的天真使他能够保持对世界的纯真感受,但也使他在复杂的家族关系中屡屡受挫。
多愁善感
情感丰富细腻,对美好事物的消逝特别敏感。他常常因为花开花落、月圆月缺而感慨万千,体现了文人特有的敏感气质。
理想主义
追求精神世界的完美,对现实世界常有不满。他希望建立一个没有等级、没有压迫的理想世界,但这种理想在现实中难以实现。

诗词作品

咏白海棠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 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怡红快绿
《红楼梦》第十八回 - 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 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 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 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
访妙玉乞红梅
《红楼梦》第五十回 - 芦雪广争联即景诗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孀娥槛外梅。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紫菱洲歌
《红楼梦》第七十九回 - 薛文龙悔娶河东狮
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 蓼花菱叶不胜愁,重露繁霜压纤梗。 不闻永昼敲棋声,燕泥点点污棋枰。 古人惜别怜朋友,况我今当手足情!
大观园题咏·有凤来仪
《红楼梦》第十八回 - 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 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 迸砌防阶水,穿帘碍鼎香。 莫摇分碎影,好梦正初长。
大观园题咏·蘅芷清芬
《红楼梦》第十八回 - 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蘅芜满净苑,萝薜助芬芳。 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 轻烟迷曲径,冷翠滴回廊。 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
大观园题咏·杏帘在望
《红楼梦》第十八回 - 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生平经历

衔玉而诞

贾宝玉出生时口中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取名"宝玉"。此事轰动宁荣两府,被视为奇事。

初见黛玉

林黛玉初进荣国府,宝玉一见便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并因黛玉无玉而摔自己的通灵宝玉,惊动贾府上下。

大观园生活

入住大观园怡红院,与黛玉、宝钗、湘云等姐妹吟诗作对,度过了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形成"木石前盟"的爱情。

痛失晴雯

因王夫人抄检大观园,宝玉心爱的丫鬟晴雯被逐出贾府,不久病逝。宝玉悲痛欲绝,作《芙蓉女儿诔》祭奠。

黛玉离世

在宝玉与宝钗成婚之夜,黛玉焚稿断痴情,泪尽而逝。宝玉得知真相后,心如死灰,大病一场。

贾府败落

贾府被抄家,家道中落。宝玉看破红尘,对世俗生活再无留恋。

出家为僧

宝玉参加科举考试中举后,随即出家为僧,了却尘缘,回归青埂峰,完成了"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的人生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