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 · 王勃

序文全文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作者介绍

王勃 (650-676)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著名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

王勃自幼聪慧好学,六岁能文,九岁读《汉书》并能指出颜师古注中的错误,十四岁应举及第,授朝散郎。后因作《檄英王鸡文》被逐出沛王府,漫游蜀中。后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上元二年(675年),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途经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很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

《滕王阁序》最著名的两句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已作为主句描绘的经典名句,广为传诵。

名句赏析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秋日黄昏图。落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仿佛齐飞;秋水碧绿,与远处的天空相接,形成一色。王勃以落霞、孤鹜、秋水和长天四个意象,勾勒出一幅视野开阔、意境深远的画面,成为千古绝唱。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年纪虽老,志气应当更加豪壮,怎能因白发改变心态?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放弃远大崇高的志向。这体现了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此句表达了作者对宇宙无限和人生有限的深刻感悟。面对高天远地,深感宇宙的无穷无尽;欢乐过后,悲从中来,认识到万事万物的盛衰成败都有定数。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和宇宙的哲学思考。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和客居他乡的愁思。关山难以越过,有谁同情不得志的人?萍水偶尔相逢,大家都是异乡之客。表达了人生际遇的无奈和漂泊在外的孤寂。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此句表达了作者乐观进取的精神。北海虽然遥远,乘着大风仍然可以到达;晨光虽已逝去,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鼓励人们不要因一时的失意而放弃追求,只要努力,仍有成功的可能。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这句话赞美了洪州(今南昌)的物产丰美和人才辈出。物产的精华就是上天的珍宝,宝剑的光芒直冲牛、斗二星之间;人有俊杰是因为地有灵秀,徐孺子竟然能够在太守陈蕃家中下榻。通过用典,突出了洪州的历史文化底蕴。

艺术欣赏

滕王阁的历史与文化

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始建于唐朝永徽四年(653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始建而得名,又因初唐诗人王勃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流芳后世。

滕王阁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历史上的滕王阁先后共重建达29次之多,屡毁屡建,今日之滕王阁为1989年重建。

滕王阁在古代被人们看作是吉祥风水建筑,有古谣云:"藤断葫芦剪,塔圮豫章残"。"藤"谐"滕"音,指滕王阁;"葫芦"乃藏宝之物;"塔"指绳金塔;"圮"为倒塌之意;"豫章"亦即南昌。这首古谣的意思是,如果滕王阁和绳金塔倒塌,豫章城中的人才与宝藏都将流失,城市亦将败落,不复繁荣昌盛。

在中国古代习俗中,人口聚居之地需要风水建筑,一般为当地最高标志性建筑,聚集天地之灵气,吸收日月之精华,俗称:"文笔峰"。滕王阁坐落于赣水之滨,被古人誉为"水笔",有古人亦云:"求财万寿宫,求福滕王阁"。可见滕王阁在世人心目中占据的神圣地位,历朝历代无不备受重视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