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槎图. 六集. 清. 张宝. 编绘. 清嘉庆至道光时期刊本

2025-11-13 20 555M 0

《泛槎图》由清代张宝(字仙槎)编绘。全套共六集,分为:泛槎图、续泛槎图、续泛槎图三集、舣槎图四集、漓江泛棹图五集、续泛查图六集。其内收录作者平生游历山水名胜,以纪游为主题的版画一百余幅(每幅配有作者题诗),并附友朋诸家题跋三百余篇。此为清嘉庆至道光时期刊本。

书名中 “槎 chá” 的本意是木筏,“泛槎” 又称 “乘槎”“浮槎”,有乘坐木筏之意,此处引申为畅游之意。

作者张宝能诗善画,他先后四十余年,游历了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江西、安徽、浙江、福建以及故乡江苏的许多名山大川。每遇胜境,各绘为图,并题诗其上。积之日久,蔚为大观。他亲自钩摹,付之良工,刊印行世。此六集自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 年)至道光十二年(1832 年)陆续刊刻(前四集由羊城尚古斋刻印、后二集由金陵刘文楷刻印)。

其中《泛槎图》含版画十三幅、《续泛槎图》含版画二十三幅、《续泛槎图三集》含版画二十七幅、《舣槎图四集》含版画十八幅、《漓江泛棹图五集》含版画十二幅、《续泛槎图六集》含版画七幅,共一百幅图。在完成六集《泛槎图》之后,在道光十二年(1832 年)的春天,张宝应陈印千之邀赴江苏通州游览狼山(一名紫琅),在山中逗留数日,陈氏嘱其绘狼山勒石补入《泛槎图》中。《泛槎图》百幅图虽然已经完成,但张宝考虑到 “虞山、狼山又长江之大收束,江水由两山之中而入于海”,因而补绘了以狼山和虞山为主题的《虞阳海旭》《紫琅香市》《双山毓秀万水朝宗》三图,“亦《泛槎图》之余波也” 。此三图附在《续泛槎图六集》之后,故六集《泛槎图》的绘图实际为一百零三幅。

《泛槎图》的前五集,几乎都是作者亲身游历之后的写生之作。《续泛槎图六集》并非亲历山水所绘。据张宝在六十九岁时所作《续泛槎图六集》题记时说,他历经四十余年,游历十四省。但尚有甘肃、四川、云南和贵州四省 “屐齿未到”,因而将四地的名山连同其他省份中未尝涉及的诸山合绘为七图。 “虽未得庐山真面目,曾闻友人话其形势,约略抚其大概,使未了之缘,恍结于尺幅之中”,这就是现在所看到的张宝所绘的昆仑山、峨眉山、点苍山、叠翠山和五台山、武当山、五指山等七画。这七幅画中的山景依据主要是来自友人的描述以及作者自己的想象。

另外,此书还征集到友人题咏三百余篇。上至亲王大臣,下至文人墨客、僧道隐士、妇女稚童,无不有墨宝在焉。尤其是成亲王、翁方纲、孙星衍、法式善、阮元、张维屏、钱泳、江藩、邓廷桢、李兆洛、翁心存、包世臣、陶渤、梁章钜、张毅仁等名家的题咏,为本书增色不少。

序(张宝撰)

初集:泛槎图
二集:续泛槎图
三集:续泛槎图三集
四集:舣槎图四集
五集:漓江泛棹图五集
六集:续泛查图六集

初集书名页上记:羊城尚古齋張太占刻
泛槎图
张宝,清代诗人、画家及旅行家。字仙槎、梅痴。江苏上元(今南京)人,生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 年)。年轻时即绝意功名,载笔浪游四十多年,足迹遍及中国 14 省。每遇名胜美景,各绘图画,并题诗其上,一时王侯公卿、学者、释道妇孺及外国使节争相藏赠。曾五游岭南,与当地名士有交往。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详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 zhangwei
    加关注0
  • 知识,奉行,知行合一
刊印信息:
清嘉庆至道光时期刊本
行款版式:
六册。半叶框 22 x 15.6 厘米,白口五鱼尾,四周单边,上方记书名
序跋信息:
序:嘉慶己卯端陽後三日白下仙槎張寶自識 後序:白下仙槎張寶未定稿
钤印信息:
國立北平圖書館珍藏
收藏来源: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版权协议:
未知。商业出版或需馆藏机构授权
参考文献:
朱万章:张宝与《泛槎图》
本类推荐
下载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905935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