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集说》是由宋代蔡节编撰的《论语》集注本。全书共十卷,始于:学而第一、为政第二。终于:子张第十九、尧曰第二十。作者注解体例清晰,广采前人之说,同时也发挥己意,在总体上仍旧遵循朱熹《论语集注》的说法。此为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南宋淳祐六年姜文龙湖州頖宫刊本。
此书编撰体例清晰,分五例:全用一家之说,则独书姓氏于下;兼用诸家之说,则各书姓氏于下;杂用众家之说,则于末后总书姓氏,添入己意三数语,则于末后书本某氏说,此通谓 “集曰例” 。全附以己意,谓之 “释曰例” 。集曰已编正说,有它说可以互相发明者,则附注于下释曰同,谓之 “注书例” 。集诸家说,后附己意,谓之 “节谓例” 。非正说而旁引可以见意者,则低一字书,谓之 “低集释一字例” 。采各家之说,均于其后注明。引征博而约,释文简赅,颇有裨于后学。清代《四库全书》本收录此书,《四库提要》评价其 “诠释简明、词约理该” 。
书中有「東宮書府」「成親王」「詒晉齋印」「欽賜名孚敬字茂恭」等藏印,另有「李開先印」叠印在「文淵閣」之上。「東宮書府」为明仁宗朱高炽为太子时的藏印,「欽賜名孚敬字茂恭」为张璁之印,明世宗嘉靖皇帝有赐书张璁之事。推测该书的流传应是,先藏于明宫廷之中,明世宗时将该书赐予张璁,后入李开先之手,入清后则递藏于成亲王永瑆、常熟翁氏。今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所谓 “湖頖(拼音:pàn)”,当为湖州頖宫(亦称泮宫)的简称。湖州早在隋朝仁寿二年(602)已有其名,其治所在乌程,即吴兴。到唐时其辖境已相当今天浙江的吴兴、德清、安吉、长兴等地。南宋宝庆初年改曰安吉州。这个地区唐宋以后蚕丝业甲于东南,历史上是个经济富庶、文化发达的地区,刻书出版业昌盛。
目录
序(姜文龙撰)、进论语集说表、论语集说例
卷第一:学而第一、为政第二
卷第二:八佾第三、里仁第四
卷第三:公冶长第五、雍也第六
卷第四:述而第七、泰伯第八
卷第五:子罕第九、乡党第十
卷第六:先进第十一、颜渊第十二
卷第七:子路第十三、宪问第十四
卷第八:卫灵公第十五、季氏第十六
卷第九:阳货第十七、微子第十八
卷第十:子张第十九、尧曰第二十
卷首题:永嘉 蔡節 編
蔡节,生卒年不详,浙江永嘉(今属温州)人。南宋淳佑六年曾任朝散郎,集英殿修撰,后知婺州、庆元等地。所著《论语集说》为南宋理学重要著作。
泮宫是古代对学校的泛称。《周礼·明堂位》谓周学有泮宫。汉文帝命博士撰《王制》,遂谓天子之学有辟雍,诸侯之学有泮宫。之后,说经者皆以泮宫为学宫。此书由姜文龙向蔡节提出请求,将之刊于湖頖。实为请刊于湖州州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