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月下追韩信

   2025-10-23 40
核心提示:【第一场】(四龙套、旗牌引夏侯婴同上。)夏侯婴  (引子)    君正臣贤,灭项羽,方享丰年。(夏侯婴坐。)夏侯婴  (
【第一场】

(四龙套、旗牌引夏侯婴同上。)

夏侯婴  (引子)    君正臣贤,灭项羽,方享丰年。

(夏侯婴坐。)

夏侯婴  (念)     项羽行霸道,汉中路途遥。何日申天讨,报复是英豪。

(白)     本爵,昭烈侯夏侯婴。只因张良先生,寻访兴汉灭楚元帅,尚未到来,君臣东归无日,今奉大王之命,设立招贤馆,收罗贤士。

来,有人投效,速报我知。

旗牌   (白)     是。

(旗牌挂牌。韩信上。)

韩信   (西皮摇板)  招贤馆前用目睁,

(韩信看。)

韩信   (西皮摇板)  朗朗大字是榜文。

(白)     来此已是,待我揭榜。

(韩信揭榜。)

旗牌   (白)     何人揭榜?

韩信   (白)     淮阴人韩信,特来投效。

旗牌   (白)     请少站。

韩信   (白)     有劳了。

旗牌   (白)     启爷:外面有淮阴人韩信,前来投效。

夏侯婴  (白)     闻得韩信,乞食漂母,受辱胯下,在项羽帐下,为执戟郎官,怎样到此?也罢,既是招贤,何论贫贱,看看他可有才学,唤他进来。

旗牌   (白)     唤你进去。

韩信   (白)     知道了。

(韩信进,见。)

韩信   (白)     参见滕公。

夏侯婴  (白)     将军可曾出仕否?

韩信   (白)     也曾仕楚,为执戟郎官,有才楚不能重用,故而弃暗投明。

夏侯婴  (白)     栈道烧绝,山路危险,你从那道而来?

韩信   (白)     我是攀藤扶葛,缘山而来。

夏侯婴  (白)     既有此大才,在楚为何不能重用?

韩信   (白)     百里奚在虞,不能用而虞亡,在秦能用而秦霸。我累次上言,范增也累次保荐,怎奈项羽坚持不用,故而弃楚归汉。

夏侯婴  (白)     今弃楚归汉,请问方略?

韩信   (白)     汉王若能用我,统倾国之师,倡有名之举,东向伐楚,先取三秦,后灭各国,管叫范增束手无策,霸王不久自灭。但恐明公不能举荐,汉王不能重用耳。

夏侯婴  (白)     项羽之勇,自古无比,尔休夸口。

韩信   (白)     嘿,我看他如婴儿也。

夏侯婴  (白)     哼,一派胡言,斩了。

韩信   (白)     且慢,汉王欲得天下乎?为何杀死壮士也?

(西皮摇板)  胸中颇有安邦论,

并非大话来欺人。

夏侯婴  (白)     你可看过榜文十三条?

韩信   (西皮摇板)  一节之事何须问,

十三条中件件能。

若用韩信挂帅印,

早灭项羽定乾坤。

夏侯婴  (西皮摇板)  口出大言我不信,

韩信   (西皮摇板)  倒背如流显奇能。

(白)     你若不信,无论何书拿来,我能倒背如流。

夏侯婴  (白)     你先将三韬六略兵书,倒背上来。

韩信   (白)     兵书乎!

(〖牌子〗。夏侯婴惊跪。)

夏侯婴  (白)     真乃大将之才,有眼不识英雄,将军莫怪。

韩信   (白)     滕公请起。

(韩信搀夏侯婴立起。)

夏侯婴  (白)     一同去见相国,保奏汉王,必当重用。

韩信   (白)     全仗滕公。

夏侯婴  (白)     旗牌,后面备酒,与将军接风,请。

韩信   (白)     请。

(众人同下。)

【第二场】

(四龙套引萧何同上。)

萧何   (引子)    久困褒中,何日里,才定江洪。

(萧何坐。)

萧何   (念)     义帝南迁入洛滨,国破家亡大江深。如今久没穷泉下,几度西陵月片沉。

(白)     下官,萧何。自沛丰起义,共灭嬴秦。可恨项羽,不遵怀王之约,自立西楚霸王,反将我主,封为汉王,贬入褒中。只因张良先生,火烧栈道之时,言道寻访兴汉灭楚元帅,以角书为凭,到如今无有音信。我命夏侯婴,设立招贤馆,收罗贤士。正是:

(念)     千军容易得,一将最难求。

(夏侯婴上。)

夏侯婴  (念)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夏侯婴进见。)

夏侯婴  (白)     参见相国。

萧何   (白)     滕公少礼。不在招贤馆,到此则甚?

夏侯婴  (白)     招来一位贤士,报与相国知晓。

萧何   (白)     但不知姓甚名谁?

夏侯婴  (白)     淮阴人韩信。

萧何   (白)     韩信。

(萧何想。)

萧何   (白)     我闻此人,不得第之时,乞食漂母,受辱胯下,汉王亦知此人,未必能重用罢。

夏侯婴  (白)     我亦曾面试其才,果有大略,可惜未遇真主。若能重用,必能建立奇功。

萧何   (白)     也罢。待我面试其才,有请韩贤士。

夏侯婴  (白)     是,有请韩贤士。

韩信   (内白)    来也。

(韩信上。)

韩信   (西皮流水板) 张良也曾对我论,

他道萧何不凡人。

且进相府言当慎,

(韩信进门。)

韩信   (西皮流水板) 全凭韬略动相君。

(白)     相国在上,韩信大礼参拜。

(韩信拜。)

萧何   (白)     少礼。

韩信   (白)     告辞。

萧何   (白)     且慢,未见囊锥脱颖,为何见貌而变色?

韩信   (白)     不过错节,未曾尝血,岂可囊锥脱颖,学毛遂而自荐。

萧何   (白)     愿问高论,萧何洗耳恭听。

韩信   (白)     相国容禀:昔日齐王好鼓瑟,晋有一贤士,善于鼓瑟。王坐于堂上,命鼓瑟之人,立于堂下,那贤士不悦,言道,今王坐而臣立,臣何自贱,甘为王乐。相国,那鼓瑟之人,尚羞王之侧,何况韩信耳。

萧何   (白)     呀!

(萧何起坐。)

萧何   (西皮流水板) 好一个聪明小韩信,

他将古人打动我的心。

他言说萧何少恭敬,

(白)     将军!

(西皮流水板) 恕我萧何未相迎。

(萧何与韩信对拜。)

萧何   (白)     请坐。

(萧何、韩信同坐。)

萧何   (白)     不知将军驾到,有失迎迓,望乞恕罪。

韩信   (白)     岂敢。久闻汉王圣名,丞相贤达,故不远千里,特来投效。

萧何   (白)     将军虽有奇才,栈道烧绝,不能东归,也是枉然。

韩信   (白)     哈哈,栈道烧绝,免项羽西顾之忧,瞒不了我韩信耳。

(萧何笑。)

萧何   (白)     夏侯将军,张良先生火烧栈道的时节,言道寻访兴汉灭楚元帅,以角书为凭,到今如无有音信。我想韩将军宏才大略,他不请,还请何人。嘿嘿,子房呀,子房,你往日机警,这一回也失了机会了。

(萧何、韩信同起坐。)

萧何   (西皮摇板)  夏侯将军速修本,

(夏侯婴下。)

萧何   (西皮摇板)  三生有幸慰平生。

(众人同下。)

【第三场】

(四太监、大太监引刘邦同上。)

刘邦   (引子)    七雄龙争,归嬴秦,久合必分。

(刘邦坐殿。)

刘邦   (念)     亡秦射鹿已解纷,项羽独霸虎狼群。强柔不敌且暂避,待得时机再纵横。

(白)     孤,汉王刘邦。可恨项羽,不遵怀王之约,自立西楚霸王,将孤贬入褒中,封为汉王。本当与他抵抗,怎奈兵力不足,故听张良先生之言,暂居褒中,歇兵养锐,以作东归复仇之举。幸喜兵精粮足,正可复夺三秦,还定咸阳。如今栈道烧绝,兴汉灭楚元帅,尚未到来,张良又无音信,孤好生忧虑也。

内侍,传旨下去,有本早奏,无本退班。

大太监  (白)     大王有旨:有本早奏,无本退班。

萧何   (内白)    萧何有本启奏。

大太监  (白)     启大王:萧何有本启奏。

刘邦   (白)     宣萧何上殿。

大太监  (白)     大王有旨:萧何上殿。

萧何   (内白)    领旨。

(萧何上。)

萧何   (西皮流水板) 我主爷起义在芒砀,

拔剑斩蛇天下扬。

遵奉王约圣旨降,

两路分兵定咸阳。

先进咸阳为皇上,

后进咸阳扶保在朝纲。

也是我主宏福广,

一路上得遇陆贾、郦生与张良。

秋毫无犯军威壮,

我也曾约法定过三章。

项羽不遵怀王约,

反将吾主贬汉王。

今日里萧何荐良将,

但愿得言听计从重整汉家邦,一同回故乡。

撩袍端带金殿上,

(萧何上殿。)

萧何   (西皮摇板)  谅臣无道见大王。

(白)     参见大王千岁。

(萧何跪。)

刘邦   (白)     平身。

萧何   (白)     千千岁。

(萧何立起。)

刘邦   (白)     上殿有何本奏?

萧何   (白)     夏侯婴在招贤馆得来一贤士,特来保荐。

刘邦   (白)     贤士姓甚名谁?

萧何   (白)     淮阴人韩信。

刘邦   (白)     韩信?我想韩信,不得第之时,乞食漂母,受辱胯下,出身微贱,若用此人为将,三军不服,诸侯讪笑,岂不被项羽笑孤为盲人耳。

萧何   (白)     古之大将,出身微贱者甚多,岂可以门户而论。伊尹莘野匹夫,太公渭水钓叟,宁戚犊车孺子,管仲牢中之囚,后来皆成大事。韩信出身微贱,他乃胸中饱学,若弃之不用,我君臣东归无日了。

(西皮摇板)  大王不用韩信将,

君臣无日转回乡。

刘邦   (白)     依卿之见,宣韩信上殿。

萧何   (白)     领旨。

大王有旨:夏侯婴带韩信,冠带上殿。

(夏侯婴、韩信同上。)

夏侯婴  (念)     招来贤良将,

韩信   (念)     特来见汉王。

(韩信、夏侯婴同上殿见驾。)
韩信、

夏侯婴  (同白)    参见大王千岁。

刘邦   (白)     平身。

韩信、

夏侯婴  (同白)    千千岁。

(韩信、夏侯婴同立起。)

刘邦   (白)     卿千里而来,未见才能,难以重用,今命你为理廒官,试看尽职如何。

萧何   (白)     慢来。大王命他为理廒官,岂不是大才小用啊。

刘邦   (白)     容孤思之。

(刘邦、四太监、大太监同下。)

萧何   (白)     啊呀呀,大才小用了。

(四龙套同上。)

韩信   (白)     暂且上任,再作道理。

萧何   (白)     顺轿。

(萧何上轿。众人同下。)

【第四场】

(四太监、大太监引刘邦同上。)

刘邦   (西皮摇板)  芒砀起义曾聚众,

(西皮流水板) 遵奉王约入关中。

心想灭秦归一统,

谁知楚、汉又争锋。

鸿门宴险些把命送,

项羽称王诸侯封。

到如今张良影无踪,

不由孤终朝每日愁锁眉间思太公。

儿女情长心酸痛,

(刘邦坐殿。)

刘邦   (西皮摇板)  英雄气短眼望东。

(白)     宣萧何上殿。

大太监  (白)     大王有旨,萧何上殿。

(萧何上。)

萧何   (念)     一自相逢契合深,堪叹英雄少知音。

(萧何上殿见驾。)

萧何   (白)     参见大王。

刘邦   (白)     平身赐坐。

萧何   (白)     谢坐。

(萧何坐。)

刘邦   (白)     咳。

萧何   (白)     大王为何长叹?

刘邦   (白)     只因张良先生,寻访兴汉灭楚元帅,至今杳无音信。孤终日思念太公夫人,意欲东归,无有善策,故而要与卿商议。

萧何   (白)     哈哈,臣保荐一人,不但太公夫人可见,咸阳三秦可复,项羽可灭,天下在掌握之中。

刘邦   (白)     既有此人,但不知现在哪里?

萧何   (白)     现在褒中。

刘邦   (白)     他叫何名字?

萧何   (白)     这,不说也罢。

刘邦   (白)     却是为何?

萧何   (白)     我若说出口来,大王又要说他,出身微贱,不肯重用呃。

刘邦   (白)     真是贤才,哪有弃而不用之理。

萧何   (白)     大王当真用他!

(萧何起坐。)

刘邦   (白)     当真用他。

萧何   (白)     果然用他!

刘邦   (白)     果然用他。

萧何   (白)     韩信哪!

刘邦   (白)     咳,想那韩信,自身尚不能谋,岂能当此重任。封他为理廒官,恐他也不能胜任罢。

萧何   (白)     大王封他为理廒官,到任未满一月,俱都查点明白,又将陈米出济,将新米馀入。这数日之间,仓廒盈足。大王,想这样大才小用,岂不可惜?

刘邦   (白)     一节之事,何足道哉。

萧何   (白)     只此一节,可见他满腹经纶。

刘邦   (白)     既然丞相称赞,就封他为治粟都尉。

萧何   (白)     啊呀呀,治粟都尉,还是大才小用啊。

刘邦   (白)     依相国之见?

萧何   (白)     宣他上殿,拜为大将。

刘邦   (白)     容孤思之。

(刘邦、四太监、大太监同下。)

萧何   (白)     啊呀!

(西皮摇板)  萧何二次荐韩信,

千言万语王不听。

如今大才小用了,

君臣何日转回程?

(萧何下。)

【第五场】

(五乡民同上。)

乡民甲  (白)     啊,列位,你我每年纳粮,仓库人吏,从中作弊。如今来了一位韩都尉,将往年在仓作弊之人,尽行查革,出入公平。若是这位贤明大人升了官,我们岂不是又要受罪。我们速速去见相爷,留他在仓,岂不是好?

四乡民  (同白)    好好好,一同前往。

(五乡民同走圆场。)

五乡民  (同白)    里面有人么?

(院子上。)

院子   (白)     哪里来的?

五乡民  (同白)    我等要叩见相国。

院子   (白)     少站。

五乡民  (同白)    是。

院子   (白)     有请相国。

(萧何上。)

萧何   (白)     何事?

院子   (白)     众乡民求见。

萧何   (白)     传他们进来。

(萧何坐。)

院子   (白)     传你们进见。

五乡民  (同白)    是。

(五乡民同进见。)

五乡民  (同白)    参见相爷。

萧何   (白)     罢了。起来,你们到此何事?

乡民甲  (白)     启禀相爷:我们往年纳粮,费了许多唇舌,还受了许多辱骂,迟到半年,不能纳上。支粮时候,日久又是支不到手。自从这位韩大人来了,出入公平,省了我们许多烦恼。恐他升到别处去,故而前来留他,望丞相作主。

萧何   (白)     韩大人岂可大才小用,你们暂且退下,容我商议。

五乡民  (同白)    是。

(五乡民同出门,同下。)

萧何   (白)     啊呀。

(萧何起坐。)

萧何   (白)     韩信上任未久,深得民心,今日无事,不免上殿三次保荐。

左右乘轿上朝。

(四龙套同上,萧何出门上轿,萧何、四龙套同下。)

【第六场】

(四太监、大太监引刘邦同上。)

刘邦   (西皮摇板)  今观江河皆无恙,

连日梦兆俱不祥。

角书未到心惆怅,

(刘邦坐殿。)

刘邦   (西皮摇板)  快宣萧何做商量。

大太监  (白)     萧何上殿。

萧何   (内白)    领旨。

(萧何上。)

萧何   (西皮摇板)  萧何三次荐韩信,

言听计从转回程。

(萧何上殿参见。)

萧何   (白)     萧何参见大王千岁。

刘邦   (白)     平身赐坐。

萧何   (白)     谢坐。

(萧何坐。)

萧何   (白)     宣臣进宫,有何国事议论?

刘邦   (白)     孤连日夜梦不祥,故而心中烦闷。

萧何   (白)     大王夜梦不祥,臣倒想起一辈古人来了。

刘邦   (白)     哪辈古人?

萧何   (白)     昔日大周驾下,有一位诸侯,名曰齐景公,也是夜梦不祥。梦见上山见虎,入草见蛇。他驾前有一贤臣,名曰晏平仲。晏平仲奏道,上山见虎,入草见蛇,何谓不祥,我国中倒有三不祥。

刘邦   (白)     哪三不祥?

萧何   (白)     国有贤士,大王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肯重用,三不祥。我看大王所梦,与齐景公一般无二也。

刘邦   (白)     相国哪里话来,孤自出褒中以来,立下招贤馆,收罗贤士。若有贤才,孤当重用,怎奈无有贤士耳。

萧何   (白)     哈哈,眼前有一贤士,大王不用啊。

刘邦   (白)     他叫何名字?

萧何   (白)     这,不说也罢。

刘邦   (白)     为何不说?

萧何   (白)     我若说出口来,大王又要说他出身微贱,不肯重用啊。

刘邦   (白)     若有贤才,孤当重用。

萧何   (白)     用他!

(萧何起坐。)

刘邦   (白)     用他。

萧何   (白)     果然用他!

刘邦   (白)     果然用他。

萧何   (白)     韩信哪。

刘邦   (白)     咳,我想韩信,自到褒中以来,升官二次,也就是了。今日,相国为何又要保荐他呀?

萧何   (白)     百里之才,大才小用,岂不可惜。

刘邦   (白)     也罢。等候张良先生,角书到此,再作道理。

萧何   (白)     啊呀呀,等不及了,快快宣他上殿,拜他为大将。

刘邦   (白)     太噜囌了。

(刘邦、四太监、大太监同下。)

萧何   (白)     嘿嘿。

(西皮摇板)  三次保荐成画饼,

说破萧何舌与唇。

(萧何下。)

【第七场】

(韩信上。)

韩信   (西皮摇板)  三次保荐王不用,

有何面目留褒中。

(叫头)    且住!

(白)     多蒙相国屡次保奏,怎奈汉王执意不听,有何面目,留守褒中。我不免留下诗句,弃官逃走,看萧何追是不追。

(韩信换衣。院子上。)

韩信   (白)     容墨伺候,待我留诗一首。

(〖牌子〗。韩信写。)

韩信   (白)     带马。

(院子带马,韩信上马,下。)

院子   (白)     且住,韩将军弃官逃走,不免报与相爷知道。

(院子走圆场。)

院子   (白)     有请相爷。

(萧何上。)

萧何   (白)     何事?

院子   (白)     启相爷:大事不好了!

萧何   (白)     何事惊慌?

院子   (白)     韩将军弃官逃走。

(萧何惊。)

萧何   (白)     带路。

(萧何走圆场,看诗,惊。)

萧何   (白)     嘿嘿,韩信去了。

家院,韩将军怎生打扮?往哪道而去?

院子   (白)     跨下青鬃马,身背宝剑,直奔东门而去。

萧何   (白)     待我去至东门,问个明白。

院子   (白)     还是坐骑乘轿?

萧何   (白)     哎呀呀,都来不及了。

(院子下。)

萧何   (白)     且住,韩信不辞而别,我君臣东归何日?待我赶到东门,问个明白便了。

(西皮摇板)  听说韩信他去了,

不由萧何心内焦。

头上整整乌纱帽,

身上撩起紫罗袍。

三番二次把韩信保,

大王不用为哪条?

此番韩信追得到,

同心协力扶汉朝;

此番韩信追不到,

这万里的江山一旦抛。

急急忙忙往前跑,

(萧何跑圆场,跌。)

萧何   (白)     呵唷……

(萧何立起。)

萧何   (西皮摇板)  来到东门问根苗。

(城官上。)

城官   (白)     参见相国。

萧何   (白)     罢了。你可曾看见,一位将军,身背宝剑,跨下青鬃马,由此道而去呀?

城官   (白)     有的,过去一日了。

萧何   (白)     这……便如何是好?

(夏侯婴上。)

夏侯婴  (白)     相国慢走。

(夏侯婴下马。)

夏侯婴  (白)     启禀相国:大事不好!

萧何   (白)     何事惊慌?

夏侯婴  (白)     韩将军逃走了。

萧何   (白)     哦哦哦!

(萧何夺马。)

萧何   (白)     我……知道了。

(萧何上马,踢夏侯婴,下。夏侯婴立起。)

夏侯婴  (白)     这是什么缘故?

带……马。

城官   (白)     是是是。

(城官带马。)

夏侯婴  (白)     哦……我知道了。

(夏侯婴上马,踢城官,下。)

城官   (白)     咦,这是什么缘故?

(城官立起,下。)

【第八场】

(樵夫上。)

樵夫   (西皮摇板)  砍樵已毕回家道,

(韩信上,过场,下。)

韩信   (西皮摇板)  马走如飞是英豪。

(韩信下。)

萧何   (内白)    马来。

(萧何上,看两边。)

萧何   (西皮导板)  催马加鞭迷了道,

(樵夫上。)

樵夫   (白)     砍樵哇。

萧何   (白)     呀!

(西皮摇板)  我不免向前问一问樵。

(白)     喂,樵子请了。

樵夫   (白)     请了。

萧何   (白)     你可曾看见,一位将军,身背宝剑,跨下青鬃马,喏喏喏,由此道而去啊?

樵夫   (白)     有的。如今已过去五十馀里了。

(樵夫下。)

萧何   (白)     啊呀!

(西皮摇板)  听说去了五十遥,

又见月影上树梢。

忽然间想起了我的肚中饥了,

总然是饿死我也要追赶英豪。

(萧何下。夏侯婴上,过场,下。)

【第九场】

(韩信上,趟马,走圆场,下。萧何上,趟马,走圆场,下。夏侯婴上,趟马,走圆场,下。)

【第十场】

(韩信上,趟马。)

萧何   (内白)    将军慢走。

(萧何上,韩信、萧何同走圆场。萧何落帽、跌下马。韩信扶萧何立起。)

韩信   (白)     相国,相国。

萧何   (白)     将军,你……欺人太甚哪。你……为何不辞而别?

韩信   (白)     这个,相国。想我韩信,自到褒中以来,蒙相国恩待,连保三本,怎奈汉王不允,有何面目,留在褒中。情愿去归故里,耕种为本,相国之恩,容图后报。

萧何   (叫头)    韩将军,将军哪。

(白)     你有管、乐之才,尹、吕之匹。我萧何三次保荐,大王说你,出身微贱,不肯重用,怒恼将军,投奔他乡。我追赶前来,将军随我回去,我以全家性命,力保将军。大王再若不用,我与将军弃官同走。啊呀,将军哪,千不念,万不念,不念你我,一见如故——

(二黄顶板)  是三生有幸,

天降下擎天柱保定乾坤。

全凭着韬和略将我点醒,

我也曾连三本保荐与汉君。

他说你出身微贱不肯重用,

那时节怒恼将军身背宝剑跨下了战马出了东门。

我萧何闻此言雷轰头顶,

顾不得山又高这水又深,山高水深路途遥远忍饥挨饿来寻将军。

望将军你还念我萧何的情分,

望将军且息怒暂吞声你莫发雷霆,随我萧何转回程,大丈夫要三思而行。

韩信   (二黄原板)  相国恩情感不尽,

怎奈去志已决心。

看来功名无我分,

我情愿老死在淮阴。

萧何   (二黄摇板)  千言万语他不听,

倒叫萧何无计行。

没奈何我只得双膝跪定,

不看萧何看生灵。

(萧何跪。)

韩信   (二黄摇板)  张良道他扶汉鼎,

话不虚传果是真。

(白)     请起。

(韩信扶萧何立起。)

萧何   (白)     将军回去罢。

韩信   (白)     回去若是汉王再不肯用呢?

萧何   (白)     汉王再若不用,我也与将军弃官同走。

韩信   (白)     我有一物,丞相献与汉王,那怕他不用。

萧何   (白)     拿来我看。

(韩信递角书。)

韩信   (白)     请看。

(萧何接看。)

萧何   (白)     呀。

(二黄摇板)  一见角书心不明,

萧何倒做梦懂人。

低下头来暗自忖,

韩信   (二黄摇板)  待我说明莫疑心。

(白)     相国不必怀疑,这角书就是张良先生付与我的,我就是张良先生叫我来的。

萧何   (白)     啊,既有此书,何不早献?岂不免了我许多的唇舌。

韩信   (白)     我若以书自荐,岂不被人耻笑我无能也。

萧何   (白)     英雄本色,令人可敬。

夏侯婴  (内白)    马来。

(夏侯婴上。)

夏侯婴  (白)     韩信将军他可回去?

萧何   (白)     不但回去,还有一桩天大的喜事啊。

夏侯婴  (白)     什么喜事?

萧何   (白)     你来看。

(夏侯婴接看。)

夏侯婴  (白)     这不是张良先生的角书么。

萧何   (白)     正是。韩将军就是张良先生荐来的。

夏侯婴  (白)     他何不早献?

萧何   (白)     啊呀呀,你好糊涂啊。他若以书自荐,岂不失了大将军的身份哪。

(萧何拾帽,接书,放在帽内,戴帽。)

夏侯婴  (白)     趁此一轮明月,速速赶回,免得大王挂念。

萧何   (白)     言得有理,请将军上马。

韩信   (白)     不敢,相国、滕公请。正是:

(念)     二公可算是纯臣,不辞带月与披星。

萧何   (念)     萧何月下追韩信,

夏侯婴  (念)     享名千秋万古存。

(萧何、韩信、夏侯婴同上马,同下。)

【第十一场】

(四太监引刘邦同上。)

刘邦   (西皮摇板)  连日思归心烦闷,

不知何日转回程。

张良此去无音信,

(刘邦坐殿。)

刘邦   (西皮摇板)  缺少灭楚大将军。

(大太监上。)

大太监  (白)     相国逃走。

刘邦   (白)     啊,有这等事?速去打探回奏。

大太监  (白)     领旨。

(大太监下。)

刘邦   (白)     且住。我与萧何,起自沛丰,患难之交,情同骨肉,他岂能逃走?况且一概大事,由他办理,他今一去,失了孤的左右手,大事去矣。

(大太监上。)

大太监  (白)     启万岁:相国回来啦。

刘邦   (白)     奇怪呀,宣他上殿。

大太监  (白)     萧何上殿。

萧何   (内白)    领旨。

(萧何上殿参见。)

萧何   (白)     参见大王。

刘邦   (白)     唗!你为何逃走啊?

萧何   (白)     臣蒙大王殊遇,封为相国,为什么逃走啊!

刘邦   (白)     你不逃走,往哪里去了?

萧何   (白)     追赶大将军去了。

刘邦   (白)     哪个大将军?

萧何   (白)     韩信哪。

刘邦   (白)     诸将逃走甚多,你不追赶,独追赶韩信作甚?分明诳奏。

萧何   (白)     诸将易得,韩信难求。

刘邦   (白)     追他回来作甚?

萧何   (白)     作大将呀。

刘邦   (白)     想韩信,我不知他的才略,焉能当此重任。我是不用他,另荐一个罢。

萧何   (白)     另荐一个,叫我荐哪一个呀?

(萧何想。)

萧何   (白)     哈哈,有了。

刘邦   (白)     哪个?

萧何   (白)     韩信哪。

刘邦   (白)     又是韩信,我定不用他,另荐一个。

萧何   (白)     哎,又是另荐一个,叫我荐哪一个呀。

(萧何想。)

萧何   (白)     哈哈,有了。

刘邦   (白)     哪个?

萧何   (白)     韩信哪。

刘邦   (白)     咳,又是韩信。我想韩信,母死不能葬,乃无能也。寄居亭长,乞食漂母,乃无耻也。受辱胯下,一市皆笑,乃无勇也。仕楚三年,官止执戟,乃无用也。想这样无能无耻无勇无用之人,我若用之,孤定被楚兵擒获,连我三十万士卒性命,也要送他之手了。

萧何   (白)     臣想孔子被困陈蔡,非无能也。匡人围之,非无勇也。卒老于行,非无用也。乞食漂母,受辱胯下,乃英雄未遇其主也。在霸王帐下,为执戟郎官,乃未得其主也。今日若再不用,还荐哪个啊?

(西皮摇板)  文韬武略是韩信,

还叫为臣荐何人?

刘邦   (西皮摇板)  受辱胯下成话柄,

可见无学又无能。

天下贤士皆可用,

韩信不可掌三军。

萧何   (白)     啊呀!

(西皮摇板)  大王执意不肯听,

倒叫萧何无计行。

倒不如告职归原郡,

(萧何摘帽见角书。)

萧何   (白)     咦!

(西皮摇板)  险些忘了大事情。

(白)     大王命为臣另荐一个。

刘邦   (白)     不用说,又是韩信哪。

萧何   (白)     哈哈,不是韩信。

刘邦   (白)     不是韩信,定是姓韩。

萧何   (白)     乃是张良。

刘邦   (白)     啊呀呀,张良先生,乃是孤的心腹之人,何用你举荐啊。

萧何   (白)     不是啊,张良先生,临行之时,对大王言道,要寻访兴汉灭楚元帅,以角书为凭,这个元帅,他来了哇。

刘邦   (白)     现在哪里?

萧何   (白)     现在褒中。

刘邦   (白)     叫何名字?

萧何   (白)     哈哈,韩信哪。

刘邦   (白)     又是韩信,定不用他。

萧何   (白)     韩信实是张良先生荐来的呀。

刘邦   (白)     有何为凭?

萧何   (白)     角书在此,大王请看。

(萧何递角书。)

刘邦   (白)     待孤观看。

(〖牌子〗。刘邦接看。)

刘邦   (白)     原来是张良先生荐来的元帅,快快宣他上殿,拜为大将。

萧何   (白)     且慢,大王平日待他简慢,今拜大将,似呼小儿,照这样待贤,他还是要走哇。

刘邦   (白)     依相国之见?

萧何   (白)     依为臣之见,命人传旨,高筑将坛,大王斋戒沐浴,身穿大服,满营将官,齐集坛下伺候。登台拜将,方是待贤之礼。

刘邦   (白)     一节之事,与卿办理。

(刘邦起坐。)

刘邦   (白)     啊呀,卿家呀,你为我刘邦,受了千辛万苦,我刘邦若能统一天下,我与你富贵相同,永不食言。

萧何   (白)     谢大王,谢大王,谢大王。

(萧何跪走。四太监、大太监引刘邦同下。)

萧何   (白)     啊呀,不容易得很啊。

(萧何笑,下。)

【第十二场】

(八龙套、八大将、四太监、大太监、刘邦、萧何、韩信、夏侯婴同上。刘邦拜印。)

刘邦   (白)     正是:

(念)     今日将军挂帅印,

萧何、
韩信、

夏侯婴  (同念)    准备吉日灭三秦。

(〖尾声〗。众人同下。)
(完)
 
反对 0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文学
  • zhangwei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文学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905935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