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2024~2025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报告》从中国数字出版产业新规模、中国数字出版产业新发展、中国数字出版产业新趋势三个层面进行呈现。
《报告》指出,中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规模持续增长。2024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收入持续增长,整体收入规模全年达17485.36亿元,比上年增加8.07%。其中:互联网期刊收入达35.5亿元,电子书达80亿元,数字报纸(不含手机报)达5.5亿元,博客类应用达126.1亿元,网络动漫达418.63亿元,移动出版(数据仅包括移动阅读)达661.41亿元,网络游戏达3257.83亿元,在线教育达3256.69亿元,互联网广告达7583.6亿元,数字音乐(包括在线音乐、音乐短视频、音乐直播、在线K歌业务)达2061.1亿元。
书报刊数字化收入稳中有进。2024年,互联网期刊、电子图书、数字报纸的总收入为121亿元,相较于2023年的113.89亿元,增幅为6.24%。
新兴板块发展势头依然强劲。2024年,网络游戏收入规模为3257.83亿元,在线教育收入规模为3256.69亿元,网络动漫收入规模为418.63亿元。这三个板块增幅明显。
《报告》提到,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呈现新发展。具体而言,社会价值引领作用更加突出。主题出版全媒体呈现、多渠道传播的趋势日益明显;数字出版物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传承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地方出版集团对接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汇集、整合区域特色文化资源,梳理地方文化脉络,积极推进地方特色文化数据库和文化平台建设;越来越多的网络文学、游戏、动漫等网络出版产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或素材。
出版深度融合发展路径持续拓展。出版单位围绕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持续加强出版融合发展统筹部署,将出版融合发展提升到更高的战略位置,结合自身优势出版资源和优势业务板块,积极拓展融合发展路径模式,着力打造新支撑点和增长极。出版业突破传统边界,以“出版+”模式构建多元生态。
人工智能与出版业融合更加深入。2024年,AI模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部分出版单位率先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和AI大模型领域展开探索与实践,涌现一批通用AI模型、垂类出版AI模型以及AI工具。
网络文学持续向精品化、生态化发展。2024年,网络文学营收规模达495.5亿元,同比增长29.37%;用户规模累计达6.38亿,同比增长16%。网络文学作品数量达到4210万部,增幅为11.19%。网络文学创作队伍进一步壮大,平台驻站作者总数已达3030.1万人。
数字教育保持高质量规范化发展态势。人工智能在教育出版领域得到更深度的应用。教育出版单位纷纷加强人工智能探索应用,通过打造智能化的教学平台和数字教育产品,满足不同教学场景和个性化学习需求。
出版全媒体运营新生态逐步构建。已经有越来越多出版单位在视频号上布局,与2023年上半年相比,2024年图书类商家入驻增幅达50%,图书行业成交金额增速达到300%。
国际传播力影响力显著增强。2024年,网络文学海外新增注册用户3000万人,活跃用户约2亿人;新增海外本土作者12万人,海外本土创作作品新增50万部。2024年海外微短剧累计下载量接近5500万次,收入超过1.7亿美元。
产业保障体系日臻健全。《新闻出版知识服务 知识体系建设与应用》等国家标准化工作走向深入,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多方力量协同深化数字版权保护工作。以“剑网2024”专项行动为例,通过开展针对院线电影、短视频、微短剧、网络小说、电子书、有声书等重点领域的专项整治,关闭侵权盗版网站705个,查处侵权盗版链接362.82万条,并强化对3029家视频、文学、音乐、新闻网站平台的重点监管,有效规范网络版权秩序。
新型出版人才培育机制持续完善。过去一年来,出版单位对出版融合人才培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持续健全出版融合人才培养机制,特别注重对员工的数字素养和技能的培养和提升。
《报告》进一步提到,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将呈现政策体系与制度保障持续完善、出版深度融合步入发展新阶段、人工智能将持续驱动出版生态变革、出版数据资产服务体系加快构建步伐、数智赋能将持续提升国际出版传播效能、数字内容治理体系将持续完备、数实融合纵深拓展构建文化体验新场景七大新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