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一些媒体十分关注中国古代皇帝被杀事件,纷纷推出杀死中国古代六十位皇帝的“十三杀”。这些事件虽然令人不寒而栗,但也道出了古代皇室父子相残、兄弟断臂、夫妻恶斗的刀光斧影宫廷政变的真相,以及君臣斗法、兵祸连接的历史渊源。同时也揭开了古代皇帝这个危险性最大的职业真正地危险之秘。下面这些媒体上常见的杀死61位皇帝的惊天“十三杀”,不知道大家看了有何感想? 在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个职业,危险性非常大,死亡率非常高。这个职业就是皇帝!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历史上的皇帝被杀害率为百分之三十一,活不到四十岁的高达百分之五十,寿命超过六十岁的只有百分之十五。如果只从秦始皇开始算起,秦朝两位,汉朝三十一位,三国十一位,晋朝十六位,五胡十六国七十八位,南北朝五十九位,隋朝两位,唐朝二十二位,五代十国五十五位,宋朝十八位,金辽西夏三十五位,元朝十八位,明朝十六位,清朝十二人位,还有南明、北元,其它诸如李自成,以及太平天国洪秀全父子、甚至称洪宪帝仅两个月的袁世凯,加起来一共四百零八位。其中一共有六十一位被杀而死于非命。而且大多数直系皇族的最后命运都非常凄惨,满门抄斩的断子绝孙的隐姓埋名的沦落奴仆的。只有两个少数民族的皇族得以保全性命,元顺帝跑回了大漠,清皇室被袁世凯优待了。 在中国历史上,帝王拥有近乎绝对的生杀大权。一个人犯罪不只是一人遭殃,满门抄斩甚至是诛连九族的如家常便饭。但是,任何事情都是辩证的,杀人者在杀人的同时,自身的处境亦危机四伏,时时有掉脑袋的凶险,甚至连最不会杀人的宫女,都可能能联合起来杀皇帝。这些被他杀的皇帝起因各异,式样也是五花八门。以“凶手”为主线,死于非常命的皇帝的杀法有“十三杀”,即近臣杀、宦官杀、儿子杀、叔伯杀、父亲杀、母亲杀、妻自杀、兄弟杀、祖母杀、外公杀、岳父杀、兵士杀、被俘杀。 一、近臣杀 这种杀法叫犯上作乱,过去叫弑,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常见的现象之一,特别是早期王朝中,臣子不臣要弑杀皇帝的,例子多不胜举。十六国时期、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还有各朝的后期,都是“臣弑君”的重灾区。杀个一个皇帝比砍一个草寇还容易。 十六国时汉隐皇帝刘粲,昭武帝刘聪之子。先是以皇太子身份总摄朝政,公元318年七月正式即帝位。但当年九月,刚当了两个月皇帝的刘粲,即让掌管兵权的大将军、录尚书事靳准杀掉了。靳准的军政大权在握,便直接领兵登上光极殿,抓住刘粲,数落了一通罪名之后,当即杀之。刘氏男男女女,不分老幼皆斩于东市,又挖出了刘聪的尸体斩为两截,焚烧了刘氏宗庙,自己设百官行使皇帝权力。 十六国时期,大部分皇帝都是被手下谋杀的。所以,才有那么多小国小朝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