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咱们今天聊的这位,后来被尊成“人文初祖”,连课本里都得给他留两行位置的主儿——黄帝,也就是姬轩辕。但你要是穿越回新石器时代晚期,站在姬水边上瞅他,绝对想不到这哥们儿能成“华夏顶流”。那会儿的他,顶多算个“创业初期的小老板”:手下人不多,地盘就姬水沿岸那一小块,连个像样的“办公场地”都没有——所谓的部落中心,就是几间半地穴式的茅草屋,刮风漏风,下雨漏雨,跟隔壁炎帝部落的“大公司”、蚩尤部落的“暴力集团”比,简直就是个“小作坊”。?
先得说说那会儿的“市场环境”——可不是现在讲的和平年代,那会儿的“天下”,说白了就是部落间的“红海混战”。大家拼的不是KPI,是活下去:你部落有块好地,能种粟米,我部落就想抢;你部落会做石斧,我部落没有,就想偷或者抢;甚至连河里的鱼多不多,山上的野果够不够吃,都能引发一场架。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资源稀缺,竞争白热化”,弱小的部落要么被吞,要么被赶去喝西北风,能活下来的,都得有点真本事。?
姬轩辕刚接部落首领的时候,这“小作坊”差点就黄了。他爹少典算是个老实人,之前守着姬水过日子,虽说没大出息,但也没惹大麻烦。可等姬轩辕接手,麻烦就找上门了——北边有个叫“荤粥”的部落,人高马大,还会用兽骨做箭头,没事就来姬水边上“打秋风”:抢点存粮,牵走几头猪,甚至连部落里的年轻姑娘都敢抢。?
有一回,荤粥的人又来了,这次来的人多,直接把部落存的粟米扛走了大半,还把负责看仓库的老叔给打伤了。部落里的人都炸了,年轻小伙子们抄起石斧就想跟人拼命,被姬轩辕拦下来了。?
“别急,”姬轩辕那会儿也就二十来岁,个子不算最高,但眼神特亮,他按住一个举着石斧的小伙子,“咱们的石斧钝,人家有骨箭,硬拼咱们吃亏。”?
有人不服气:“那也不能看着他们抢啊!再抢下去,冬天咱们都得饿死!”?
姬轩辕没反驳,只是蹲在地上,捡起一块被荤粥人踩碎的粟米饼,拍了拍上面的土:“饿死和送死,选哪个?咱们现在得想办法,不是硬拼。”?
他说的“办法”,第一步不是练打架,是搞“内部建设”——先把自己的“小作坊”底子打牢。那会儿部落里的人,种地全靠瞎蒙:种子撒下去,能不能长看天;工具也糙,石铲磨得不利索,挖地得费半天劲;甚至连住的茅草屋,冬天漏风冻得人睡不着,夏天漏雨能淹了炕。?
姬轩辕没当甩手掌柜,天天跟着部落里的人一起干:跟着老人学选地,知道向阳的坡地种粟米长得好,低洼的地方容易淹,得挖沟排水;跟着工匠琢磨工具,把石斧的刃磨得更薄,还试着在石铲上绑根长木柄,这样挖地不用弯腰,省力气;甚至连盖房子,他都琢磨出个新法子——把茅草编成像席子一样的“草苫子”,铺在屋顶上,再抹一层混了泥的草灰,这样漏风漏雨的毛病就少多了。?
有一回,部落里的阿婆跟他抱怨:“轩辕啊,这粟米种子年年种,长得越来越差,收的粮也少了。”姬轩辕就跟着阿婆去地里看,发现老种子混着杂草籽,还长得稀。他就琢磨:是不是得把好的种子挑出来,单独留着?于是他教大家,收粟米的时候,把颗粒饱满、没虫眼的挑出来,晒干了装在陶罐里,明年再种。到了第二年,地里的粟米果然长得比往年壮,收的粮也多了三成。?
部落里的人慢慢服了:这新首领不是只会说大道理,是真能让大家过上好日子。之前吵着要跟荤粥拼命的小伙子,现在天天跟着姬轩辕磨工具、学种地,嘴里还念叨:“等咱们粮够了,工具好了,再收拾他们!”?
底子刚打牢,麻烦又上门了——这次不是北边的荤粥,是东边的“共工氏”。共工氏比荤粥厉害,他们会治水,有块靠河的好地,粮多,人也多,看姬水部落日子好起来了,就想来抢地盘。?
共工氏的首领派人来“下战书”,其实就是撂狠话:“要么把姬水南岸的地让出来,要么咱们打一架,输了的滚蛋。”?
部落里的人又紧张了,有人说:“共工氏人多,咱们打不过,要不就把地让了吧?”?
姬轩辕没说话,只是带着几个人,偷偷去共工氏的地盘边上看了一圈。回来后,他跟大家说:“共工氏是厉害,但他们有个毛病——他们的部落都靠河建,要是下雨涨水,他们就得忙着治水,顾不上打架。而且他们的人都觉得自己能治水,挺骄傲的,容易轻敌。”?
他想的法子,不是硬打,是“等时机”。那时候正好是夏末,雨水多。姬轩辕让人盯着天气,还让人在共工氏部落旁边的小河上游,挖了几个小水沟——不是要堵水,是要在下雨的时候,能把水引到共工氏的地里。?
没过几天,真下了场大雨,下了整整一天一夜。共工氏的人果然忙着去河边堵水,地里的粟米没人管,眼看就要被淹了。姬轩辕趁机带着部落里的小伙子,拿着磨好的石斧、石铲,冲了过去——不是杀人,是去“抢收”。?
共工氏的人回头一看,自己的粟米要被收走了,赶紧回来拦,可这时候他们的人已经乱了,有的还在河边,有的往地里跑,没个章法。姬轩辕带着人,一边收粟米,一边喊:“咱们不是来打架的,是来帮你们收粮的!你们要是再抢我们的地,下次涨水,没人帮你们!”?
共工氏的人懵了——他们本来以为姬水部落会硬拼,没想到来这么一出。最后,姬轩辕把收的粟米分了一半给共工氏,说:“以后咱们别打架了,你家有好地,我家会选种,咱们互通有无,都能过好日子。”?
共工氏的首领也懵了,他活了这么大,没见过打赢了还分东西的。再想想,要是真跟姬水部落结仇,下次涨水没人帮,自己的部落也麻烦。于是就坡下驴,跟姬水部落结了盟。?
这事儿一传出去,周边的小部落都知道了:姬水部落的轩辕,不是个好惹的,但也不是个蛮不讲理的,跟他打交道,不吃亏。有几个之前被共工氏欺负的小部落,主动来找姬轩辕,想跟着他混。?
姬轩辕也不摆架子,来一个就接纳一个,还教他们选种、做工具。慢慢的,姬水部落从一个“小作坊”,变成了有十几个小部落联盟的“中型公司”,地盘也从姬水沿岸,扩展到了周边几十里地。?
但真正让姬轩辕“崭露头角”的,还是跟炎帝部落的“阪泉之盟”——注意,不是“阪泉之战”,至少一开始不是。?
那会儿的炎帝部落,比姬轩辕的联盟大多了,算是“行业龙头”。炎帝部落会种庄稼,还会做陶器,甚至有了简单的“市集”,本来日子过得挺好。可到了炎帝榆罔这一代,部落内部出了问题:首领没威信,下面的小部落各自为政,有的还偷偷抢其他部落的东西,把炎帝的名声都搞坏了。?
有一回,炎帝部落的一个小部落,抢了姬轩辕联盟里一个部落的粟米。姬轩辕的人去找炎帝榆罔说理,榆罔却管不了,说:“他们不听我的,我也没办法。”?
这事儿让姬轩辕挺头疼:炎帝是“老大哥”,直接打吧,不合适;不打吧,自己联盟里的人会寒心。他想了个办法——先礼后兵。?
他带着自己部落里最好的粟米种子、最锋利的石斧,去见炎帝榆罔。一见面,他没提抢粮的事儿,先把种子和石斧递过去:“炎帝大哥,这是我们选的粟米种,比普通种子收得多;这是我们磨的石斧,砍柴挖地都好用,给您送来尝尝鲜。”?
炎帝榆罔挺意外,接过东西,没说话。?
姬轩辕接着说:“大哥,您看现在部落这么多,天天打架,抢来抢去,最后大家都没好日子过。您是老大哥,我是小弟,咱们要是能联合起来,定个规矩:谁也不许随便抢别人的东西,谁要是不听话,咱们一起收拾他。这样大家都能安心种地,过好日子,您说好不好?”?
炎帝榆罔其实也烦透了部落里的混乱,可自己没能力收拾。听姬轩辕这么说,他有点动心,但又有点犹豫:“你要是跟我联合,听我的吗?”?
姬轩辕笑了:“规矩是咱们一起定的,我听规矩的,您也听规矩的。咱们不是谁管谁,是一起管大家。”?
话是这么说,可炎帝部落里的一些老臣不乐意:“咱们是老大,凭啥跟一个小联盟平起平坐?”还有人偷偷挑事,说姬轩辕想抢炎帝的位置。?
没过多久,炎帝部落里的一个大部落,叫“烈山氏”,不听炎帝的话,也不听姬轩辕的劝,非要去抢一个小部落的地盘。姬轩辕知道了,就去找炎帝:“大哥,这事儿得管,不然规矩就白定了。”?
炎帝没辙,只好跟姬轩辕一起,带着联盟的人,去跟烈山氏讲道理。可烈山氏的首领不服气,还说:“你们凭啥管我?有本事就打一架!”?
没办法,只能打了。这就是后来史书里说的“阪泉之战”,但其实没那么惨烈——姬轩辕没让手下人硬拼,而是用了之前对付共工氏的法子:先断他们的粮。?
烈山氏的人平时靠抢粮过日子,自己种的地不多。姬轩辕让人把烈山氏的粮道给断了,还让人在他们的地里放了些“稻草人”——不是吓唬鸟,是吓唬人,让烈山氏的人以为到处都是姬轩辕的人,不敢随便出门。?
烈山氏的人饿了几天,就扛不住了。首领没办法,只好出来投降,还认了炎帝和姬轩辕当“大哥”。?
经此一事,炎帝部落里的人都服了姬轩辕——这小伙子不光会种地,还会讲道理,更会打仗,关键是人品还行,不贪不抢。炎帝榆罔也彻底放心了,干脆跟姬轩辕说:“轩辕啊,我老了,管不动这么多部落了,以后联盟的事儿,你多费心,我帮你打打下手。”?
就这样,姬轩辕从姬水旁的小部落首领,一步步成了炎帝和自己联盟的“总负责人”,手下的部落越来越多,地盘越来越大,实力也越来越强。后来跟蚩尤的九黎部落打“涿鹿之战”,能赢,靠的就是这时候攒下的家底——有人,有粮,有规矩,还有大家的信任。?
可能有人会问:姬轩辕凭啥能从“潜力股”变成“顶流”?其实没什么秘诀,就三点:第一,务实,不搞虚的,先把自己部落的日子过好,让大家有饭吃、有房住;第二,聪明,不蛮干,知道用脑子解决问题,不是一上来就打架;第三,格局大,不贪小便宜,知道联合别人,一起把“蛋糕”做大,而不是自己独吞。?
要是放在现在,姬轩辕绝对是创业圈的“黑马”——从一个小团队起步,靠产品(好种子、好工具)、服务(帮大家种地、定规矩)、战略(联合盟友、稳步扩张),一步步把“小作坊”做成了“行业巨头”。只不过他的“产品”是粟米和石斧,他的“市场”是新石器时代的部落,他的“愿景”是让大家不打架、能活命。
后来,人们把他尊为“黄帝”,还说他有“土德之瑞”,因为他让大家有地种、有饭吃。但其实,当初的姬轩辕,就是个姬水旁的普通小伙子,跟咱们现在的“打工人”“创业者”一样,只是想让身边的人过好点,没想到一不小心,就成了“人文初祖”。这大概就是“潜力股”的终极逆袭吧——不是靠运气,是靠一步一个脚印,把该做的事儿做好,把该担的责任担起来。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