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婴身为秦朝最后一位统治者 子婴最后到底是怎么死的

   2025-10-25 读到书院章伟10
核心提示:咸阳城的秋风比下邽县来得更早,也更冷。公元前 207 年的深秋,负责守城的老卒裹紧了磨得发白的黑衣,望着城外连绵的烽火狼烟,

咸阳城的秋风比下邽县来得更早,也更冷。

公元前 207 年的深秋,负责守城的老卒裹紧了磨得发白的黑衣,望着城外连绵的烽火狼烟,忍不住往城墙根缩了缩。三天前从宫里传出消息,二世皇帝胡亥在望夷宫被丞相赵高的心腹阎乐逼得自杀了,那个指着鹿说是马的权臣,要立一个叫子婴的人为秦王。

这消息传到下邽县时,黑夫刚把最后一捆粟穗扛进陶瓮。阿芷手里的针线顿了顿,抬头说:“这子婴是谁?前两年不是听说他还劝二世别杀蒙恬兄弟吗?” 黑夫蹲在一旁敲着烟袋锅,没接话 —— 咸阳城里的事,向来比山里的雾气还难琢磨。

子婴确实不是寻常宗室。早在胡亥刚继位时,这位身世成谜的皇室成员就敢逆龙鳞。当时胡亥听信赵高谗言,要诛杀蒙恬、蒙毅兄弟,满朝文武没人敢吭声,只有子婴站出来规劝,说杀忠臣如同自毁长城,“草率虑事者不可治国,独断专行者不可保君”。可惜胡亥压根没听,还是砍了蒙家兄弟的脑袋。

没人想到,这个敢说真话的宗室,会在秦朝灭亡前的四十多天里,成了帝国的最后掌舵人。

赵高立子婴自有算盘。当时六国旧部纷纷复国,刘邦的军队已经逼近武关,项羽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秦朝的地盘早就缩水成了关中一隅。赵高觉得 “称帝徒有其名”,不如复称秦王,还能借着立君稳住人心。更阴险的是,他早就偷偷派人和刘邦联络,想借着杀尽秦朝宗室的功劳,跟刘邦平分关中。

子婴心里跟明镜似的。登基前要去宗庙祭拜,这是秦朝的老规矩,可他料定赵高没安好心。趁着身边没人,他赶紧召来两个儿子和亲信,压低声音说:“赵高杀了二世,怕大臣不服才立我为王。他让我去宗庙,分明是想在那儿动手。我称病不去,他必定亲自来催,到时候咱们就下手。”

到了祭拜那天,赵高在宗庙外等了半天,只等来子婴 “病重不起” 的消息。这位权倾朝野的丞相气不打一处来,骂骂咧咧地就往子婴的居所去了。刚进门还没站稳,就对着床榻上的子婴吼:“祭拜宗庙是大事,你怎能不去?”

话音刚落,帐后突然冲出几个武士,没等赵高呼救,利刃已经刺穿了他的胸膛。这位搞了一辈子阴谋的权臣,到死都没反应过来,自己栽在了看似柔弱的子婴手里。子婴紧接着下令,把赵高的父族、母族、妻族全部抓起来砍了头,尸体扔在咸阳街头示众,咸阳百姓围着看了三天,没人替这个 “指鹿为马” 的奸臣惋惜。

杀了赵高,子婴算是出了口气,可秦朝的烂摊子半点没好转。他登基第四天,刘邦的军队就攻破了武关,一路西进没遇到像样的抵抗。咸阳城里的官吏每天都在偷偷收拾行李,连宫里的太监都开始藏金银珠宝,曾经象征水德的黑旗,在城楼上耷拉着,连风都吹不起来。

子婴没闲着。他赶紧调集关中仅剩的兵力去守峣关,可秦军将士早就没了斗志 —— 当年横扫六国的虎狼之师,要么死在长城工地,要么埋在巨鹿战场,剩下的大多是临时征调的农夫,手里的兵器还没握热乎。刘邦用张良的计策,先是派人劝降守关将领,等对方放松警惕,又连夜偷袭,轻松拿下了峣关。

通往咸阳的最后一道屏障也没了。

刘邦的军队开到咸阳城外的灞上时,子婴正在宫里看着秦始皇留下的地图发呆。地图上用朱砂标出的庞大帝国,如今只剩下巴掌大的地方。身边的宦官哭着劝他逃,子婴摇了摇头 —— 逃到哪儿去呢?北边是匈奴,南边是起义军,天下之大,早已没有秦朝的容身之处。

他让人找来一块白布,蒙住了自己的车驾,又把皇帝的玉玺和兵符捧在手里,最后解下脖子上的玉绶,系在了颈间。这是当时投降的仪式,意思是 “任由处置”。一切准备妥当,子婴坐着白马拉的车,从咸阳东门出去,在道旁等候刘邦的到来。

刘邦看着这个穿着素色衣裳的末代秦王,心里有点复杂。当年他在咸阳街头看秦始皇出巡,忍不住叹 “大丈夫当如此”,如今秦朝的末代君主就在眼前,却半点威风都没有。身边的将领劝他杀了子婴,刘邦却摆了摆手:“当初怀王派我入关,就是因为我宽容。人家都投降了,杀了不吉利。”

他没杀子婴,只是把人交给手下看管,自己带着军队进了咸阳城。看着秦始皇修建的阿房宫,刘邦差点走不动道,幸亏张良和樊哙劝他:“天下还没平定,您要是现在就贪图享乐,跟秦朝有啥区别?” 刘邦这才醒悟过来,封了府库,还军灞上,又跟关中百姓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咸阳百姓总算松了口气,觉得这位沛公比秦朝的官吏强多了。黑夫后来从去咸阳卖栎实的同乡那儿听说,当时镇上的染坊还悄悄挂出了新染的黑布,以为日子能安稳下来 —— 毕竟不管谁当王,老百姓还是要种粟染布过日子。

可他们没料到,更狠的人还在后面。

项羽在巨鹿打败章邯后,带着四十万大军西进,一路收拾了秦朝的残余势力。听说刘邦已经进了咸阳,项羽气得火冒三丈 —— 他跟刘邦约定好 “先入关者为王”,没想到被这个亭长抢了先。等他赶到函谷关,见刘邦的士兵守着关口不让进,更是怒不可遏,二话不说就攻破了城门。

刘邦听说项羽来了,赶紧带着几个随从去鸿门赴宴,这就是后来有名的 “鸿门宴”。宴会上刘邦差点被杀,靠着张良和樊哙的掩护才逃了回来。回来后没多久,刘邦就收到了项羽的通知:赶紧撤出关中,不然就要动手。

当时刘邦只有十万军队,根本打不过项羽的四十万大军,只能灰溜溜地往汉中撤退。咸阳城彻底成了项羽的天下。

项羽进咸阳那天,城里的百姓又开始害怕了。这位楚霸王的脾气出了名的暴烈,当年打败章邯后,硬是把二十万投降的秦军将士全部活埋了。果然,项羽进城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子婴。

没人知道项羽见到子婴时说了些什么,只知道他没给这个末代秦王任何辩解的机会。在咸阳宫的大殿前,项羽下令处死子婴。曾经杀了赵高、想挽救秦朝的末代君主,最终还是没能保住性命。

杀了子婴还不算完,项羽又下令焚烧咸阳宫。大火烧了三个月,把秦始皇耗费无数人力物力修建的宫殿烧成了废墟。曾经挂满黑旗的城墙,被烟火熏得发黑;宫里那些黑漆的礼器,要么被抢走,要么被烧熔。阿芷后来听人说,咸阳城里的栎树都被砍去当柴烧了,再也没人用栎实染布了。

子婴从登基到被杀,总共只当了四十六天秦王。他不是昏君,上台就除掉了赵高这个祸害,要是生在太平年代,或许能做个守成之君。可他接手的秦朝,早就被秦始皇和胡亥折腾得千疮百孔 —— 赋税重得百姓喘不过气,徭役多得当兵的比种地的还多,就算没有赵高,没有起义军,这座帝国大厦也早晚要塌。

黑夫后来在山里砍柴时,偶尔还会想起那个只当了四十六天秦王的子婴。他听不懂什么 “水德尚黑” 的大道理,也不知道子婴死前想了些什么。只知道从那以后,咸阳城里再也没有黑色的龙袍,镇上染坊里的染料渐渐多了起来,红色、黄色的布慢慢多了起来,可阿芷还是习惯用栎实染黑布,说黑色耐脏,穿着踏实。

有时候孩子会问:“爹,以前的秦王为什么会死呀?” 黑夫摸着孩子的头,看着院子里晒着的黑布,想了半天说:“因为他守不住老百姓的粟粥和衣裳了。”

这话或许没说错。不管是秦始皇的玄衣绛裳,还是子婴的素色囚服,说到底都得靠老百姓的粟米和布匹撑着。要是老百姓没了饭吃,没了衣裳穿,再威严的帝王,再坚固的王朝,也迟早会像咸阳宫的大火一样,烧完就没了。

子婴的死,与其说是他个人的悲剧,不如说是秦朝的必然。这个靠武力统一的帝国,忘了老百姓要的不是黑色的旗帜,而是能安稳过日子的实在。等项羽的大军离开咸阳,关中的百姓又开始种粟、纺线、染布,只是很多人染布时,还是会习惯性地多放些栎实 —— 就像他们还记得,曾经有个穿黑衣的王朝,和一个只当了四十六天秦王的子婴。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历史
  • zhangwei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历史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9059357号-1